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czj739 的博客

 
 
 

日志

 
 
 
 

教学案例-------《电磁感应现象》  

2014-07-01 19:21:23|  分类: 教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案例背景:

初上《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时,我根据教材编排,做了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层层递进式的点拨下得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总觉得结论的得出比较牵强附会,并没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而学生在课堂中看老师做演示实验,积极性也不高,参与面也不广,还是以教师为主进行教学。针对这一问题,当晚我又重新备课,第二天换一个班进行教学,并邀请同备课组老师听课。尝试通过创设情景、提问设疑——学生实验、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巩固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提问、设疑,组织学生讨论归纳,由学生们自己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整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研学,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讨论充分,达到了教学目标,得到了同组老师的好评。

二、案例情景:

在介绍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过程中的一些事迹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为了让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个感性认识,我演示了用手摇发电机也能让灯泡发光的实验,并介绍手摇发电机的构造,引导学生分析小灯泡发光的原因,并得出利用磁场可以获得电流的结论。为了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我提出了问题:如何利用桌上的仪器得到感应电流?在学生动手实验的环节中,以四人一组,可以形成较好的讨论氛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析,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按方案进行实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入到学生中进行指导,启发并参与讨论,把握探究方向。

通过实验,多数组能够感知电磁感应的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各种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进行思索。我尝试将刚才实验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一组实验情况以动画来模拟,让它再次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罗列在表格中,通过表格让学生提炼共性,建构形成电磁感应的条件。在此过程中,我提出了以下问题。

1磁铁从线圈插入、拔出过程中,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怎么变?

2、实验②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怎么变?

3、是不是B发生变化了,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呢?

4、用蹄形磁铁产生磁场,把导体和灵敏电流计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我让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有没有发生偏转?说明了什么?

5、为什么B没有变化,也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呢?

6、感应电流的产生与BS两者都有关系。什么物理量能把BS联系起来?

7、是不是只要Φ变,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并利用表格,把三个实验产生感应电流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初步分析进行汇总,引导学生从个性中寻找共性,比较有感应电流和无感应电流的情况,使学生自行发现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探究设计

实验过程

现象记录

初步分析

 

实验1

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有感应电流

B变,s不变,Φ

条形磁铁拔出线圈

有感应电流

B变,s不变,Φ

条形磁铁放在线圈内不动

没有感应电流

B不变,s不变,Φ不变

 

 

实验2

电键打开或闭合

有感应电流

B变,s不变,Φ

左右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

有感应电流

B变,s不变,Φ

小线圈插入或从大线圈中拔出

有感应电流

B变,s不变,Φ

电流稳定

没有感应电流

B不变,s不变,Φ不变

实验3

导体切割磁感线

有感应电流

B不变,s变,,Φ

之后我又提到发电机和三峡发电机定子的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分析反思: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这一章中的第一节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并得出结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内容使用小组合作研学,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达到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汇总三个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初步分析,并通过问题让学生从表格中寻找共性,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使学生主动与进行合作。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通过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态度的教育。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难以控制,时间安排上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方面还不够理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

老师点评: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好奇心、好胜心和对新知识、新事物渴望探究的心理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想、去做、去讨论,去寻找获得感应电流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设计的表格对指导学生的探究有很大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合作,学习积极性很高,是一堂成功的展示课。
  评论这张
 
阅读(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